
2024年11月1日,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官方网站于格物楼3306成功举办了“七秩映新辉,典藏展华章|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读书会,吸引了众多云大学子参与。
推荐书目: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共收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年至2019年)以来,描写人民生活图景、展现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70部原创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体现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政治素养。
本次活动从70部长篇小说中挑选出三部,分别是《红岩》、《平凡的世界》、《三体》。每本小说体现了不同时期新中国的风貌,同学们任选一本阅读后分享读后感。

《红岩》: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选取小说《红岩》为代表。《红岩》描绘了1949年前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生死斗争。1948年,中国革命正处于关键时刻,胜利在望。然而,重庆在国民党统治下正经历最黑暗的时刻,面临着激烈的斗争。小说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中美合作所革命者与反动派的斗争;二是地下党领导的城市运动;三是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到狱中的斗争上。作者重点描绘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展现了革命者为全国解放而与敌人进行的殊死搏斗,真实再现了光明与黑暗的最后对决,揭示了敌人绝望时的残忍本质,同时赞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平凡的世界》: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时期我们选取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代表。《平凡的世界》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手法赞美普通劳动者,展现了人性的深度。路遥将苦难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强调在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小说描绘了普通人艰难的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美好心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分别代表了扎根乡土和渴望城市生活的两种奋斗者,他们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中普通人追求自我完善与命运抗争的两种重要经验。

《三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选取小说《三体》为代表。刘慈欣在《三体》中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他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三体》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与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飞速进步相呼应。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在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阅读分享:

曾静同学生动讲述了1949年前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中革命者与反动派的生死斗争,展现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战的坚定信念,引发强烈共鸣。一位同学感慨道:“从《红岩》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无畏精神,这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勇担责任。《平凡的世界》也受到同学们的追捧,三位分享者通过讲述孙少安、孙少平的奋斗故事,让大家体会到普通劳动者在逆境中追求自我完善的伟大力量。

金婷、李莉、郑新玉同学分享到,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主人公们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历程,也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面貌。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路遥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平凡的世界》以其真实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为了一部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对于《三体》,同学们则围绕其对未来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开讨论,惊叹于小说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呼应,激发了对未来探索的热情。

何润琪、吴若寒、王瑞喜同学分享:三位分享者特别提到了小说中所展现的宇宙观和哲学思考,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思维的边界,也促使他们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讨论中,他们对小说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理解其对现实世界可能产生的启示。此外,对于书单中的其他书目,同学们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李杨同学认为《草房子》是书单中非常精彩的一本小说,因此她向其他同学分享了此书。李杨同学说到,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桑桑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她被故事中细腻的自然环境描绘所吸引,进而对书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进行了思考。

陈梓龄同学分享:《暗算》也是书单中非常精彩的一本书。陈梓龄同学说,这本小说环环入扣的悬疑故事情节设置与神秘题材相匹配,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为小说人物拓展开腾挪跌宕的弹性空间。无论是寻找听力卓绝的盲人阿炳还是面试数学奇才黄依依,都是山穷水尽局面后的柳暗花明之喜,在情节的一阻一现之间完成了审美的阅读体验。

刘才瑜、赵媛虹同学分享:对于《白鹿原》,刘才瑜同学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并进一步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知识竞答:

竞答题目围绕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相关知识展开,涵盖历史背景、人物情节、文化内涵等方面。同学们思维敏捷,竞相抢答,现场气氛紧张而活跃。工作人员认真组织,确保竞答公平公正,及时为答对者颁发奖品。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同学们的阅读成果,还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丛书的理解。
活动落幕: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与同学们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读书会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深化了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了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同学们表示将继续从经典小说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稿丨张富成 杜亦丹
图片丨张潇匀 樊菁菁 谢翼宇
编辑丨雷婷 张富成 杜亦丹
一审丨线仕来
二审丨侯廷明
终审丨杜芳芳